a级黄色毛片免费播放视频-a级精品九九九大片免费看-a级毛片免费观看网站-a级毛片免费全部播放-久久久成人网-久久久成人影院

您好,歡迎來到馳碩新能源官方網站!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

上海:十四五積極開展光伏建筑一體化建設(附件3)
發布時間:2021-03-03 14:49      點擊次數:

  附件3
  
  “十四五”新城產業發展專項方案
  
  為了推進“十四五”新城產業發展,制訂本專項方案。
  
  一、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基本原則
  
  1.堅持“兩個聚焦”。聚焦實體經濟,堅持以發展先進制造業為主導,帶動生產性服務業集聚;以滿足新城居民高品質需求為導向,提升生活性服務業能級。聚焦協同發展,以產業協同區為重點,強化新城內外聯動發展,以品牌園區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
  
  2.促進“兩個融合”。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加強產業配套服務建設,促進職住平衡,實現新城生產、生態、生活和諧統一。推進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延伸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產業數字賦能,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3.注重“兩個防止”。防止新城建設過程中產業空心化,防止新城產業同質化競爭,以產業地圖為引領,促進新城產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突出謀劃每個新城最具潛力的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在全市、長三角乃至全國打響產業品牌。
  
  (二)發展目標
  
  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高起點布局高端產業,高濃度集聚創新要素,全面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質發展,提升產業鏈、價值鏈位勢,加快構建系統完善的產業創新生態,大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著力將新城打造成為上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五型經濟”的重要承載區和產城融合發展的示范標桿區。
  
  ——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落實全市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以及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在產業細分領域形成特色化、品牌化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集聚,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為全市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增長支撐。
  
  ——“五型經濟”的重要承載區。新城對高端資源要素的吸附力和配置力進一步增強,占據區域經濟網絡中的關鍵位置,吸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高能級要素在新城集聚與流動,各類人才、項目和企業加快引進,創新型經濟、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總部型經濟、流量型經濟在新城率先成勢。
  
  ——產城融合發展的示范標桿區。新城城市品質、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活配套能級全面提升,營造優良人居環境和發展空間,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緊密結合,產業與交通、醫療、教育、文化等領域實現聯動發展、相互促進,職住平衡系數平穩提高。
  
  到2025年,新城基本構建特色鮮明、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形成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產業規模實現大幅躍升,國內外一流企業、高端人才加速集聚,在全市以及長三角產業格局中的顯示度進一步提升。南匯新城按照臨港新片區產業規劃,產值達到5000億元,年均增長不低于25%,其他4個新城年均增長6%以上、力爭8%以上,高端產業人才加快集聚,力爭新增產業人才超過50萬人。
  
  二、“十四五”新城產業發展重點
  
  以先進制造業為基礎,夯實實體經濟能級,積極發展以知識密集型服務為代表的高端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科技服務、信息服務、檢驗檢測服務、供應鏈管理等集聚發展,大力發展總部經濟;適應消費需求升級,提升健康醫療、文娛體育、零售餐飲等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推動新城做強主導產業、做大特色產業、培育未來產業。
  
  (一)嘉定新城
  
  產業定位:以汽車產業為主導,加快發展智慧出行服務,做大智能傳感器及物聯網、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準醫療等特色產業,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深化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核心承載區建設,加強汽車研發、智造、出行等業態發展,提升嘉定新城在世界汽車產業發展格局中的顯示度。加強創新空間、創新社區建設,依托高校院所集聚優勢,打造集產業鏈、服務鏈、生活鏈等于一體的創新聯合體。
  
  發展方向:汽車,圍繞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領域,加快驅動電機、汽車電子、汽車動力傳動控制系統及智能控制等關鍵技術和零部件的攻關突破,推動汽車產業向低碳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建設成為全球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策源地。智能傳感器及物聯網,加快推動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傳感器工程檢測驗證服務平臺、8英寸MEMS工藝制造平臺等平臺建設,深化產學研用,加快培育孵化新興企業;以物聯網應用為導向,加快智能傳感器在汽車電子、醫療電子、消費電子和工業電子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建設嘉定智能傳感器產業園。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準醫療,推進高端醫療影像設備、診斷設備、治療設備、臨床輔助設備、臨床檢驗設備等高性能醫療設備發展,圍繞精準醫療產業鏈,形成集研發中心、產業園區、臨床醫院于一體的產業生態。同時,聚焦工業互聯網、在線文娛、電子商務、新型智慧交通等領域,加快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培育經濟新增長極;發揮市民體育公園、保利劇院、州橋老街等文體資源,拓展體育旅游、健身休閑等特色服務。
  
  (二)青浦新城
  
  產業定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為主導,做大現代物流、會展商貿等特色產業。承載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國家戰略,立足淀山湖周邊優越的生態環境,承接虹橋商務區、西岑科創中心、市西軟件信息園創新輻射及產業鏈延伸,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開放多領域、多層次的智慧應用場景,將國家戰略和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發展方向:數字經濟,聯動青東、青西數字產業園區,大力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信息安全等數字產業,加強數字化場景應用,提升產業集聚水平,延伸形成貫穿全區的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帶。現代物流,依托現有物流企業集聚優勢,加快引進大型現代物流企業總部、研發中心、結算中心、電子商務及城市配送信息中心等,鼓勵企業采用信息管理系統、自動分揀系統等先進技術與設備,提升物流企業能級。會展商貿,承接進口博覽會及國家會展中心溢出效應,延長產業鏈條,積極發展會展服務、國際貿易、跨境電商等領域,吸引專業化會展公司、配套服務公司落戶,引進國際商務領域的跨國公司或組織機構。同時,加快發展新材料、高端裝備等產業,依托優良生態資源,聯動朱家角、金澤和練塘三個古鎮,激發青浦古文化、水文化、江南文化底蘊,拓展全域水上休閑旅游,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生態康養、休閑運動等領域。
  
  (三)松江新城
  
  產業定位:以智能制造裝備為主導,做大新一代電子信息、旅游影視等特色產業,培育生物醫藥、工業互聯網等新興產業。依托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國家戰略平臺優勢,強化創新策源功能,激發松江大學城科創活力,鏈接長三角產業、技術、資金、人才等要素資源,加快引進重大產業項目,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構筑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產業新優勢。
  
  發展方向:智能制造裝備,依托現有重點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機器人、高端能源裝備、智能硬件等領域,推動裝備制造企業向智能制造應用服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打造集設計、研發、制造、服務于一體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新一代電子信息,以集成電路產業為核心,強化芯片設計、封裝測試、裝備材料等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制造,提高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現有電子信息企業發展能級,鼓勵一般加工型制造企業提高本地產品研發和工業設計能力。旅游影視,發揮佘山國家旅游度假區輻射帶動作用,依托廣富林文化遺址、方塔園、醉白池等資源,推進以人文松江為特質的全域旅游;深化上海科技影都建設,加快引進優質影視項目,建設上海文化大都市影視特色功能區。同時,培育發展生物醫藥、工業互聯網等產業,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加快引進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和創新平臺,推進長三角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促進集群集聚發展。
  
  (四)奉賢新城
  
  產業定位:以美麗健康產業為主導,做大中醫藥等特色產業,培育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業。以“東方美谷”為核心,深耕美麗健康產業發展,培育產業生態鏈,擴大品牌影響力,深入推進與張江“雙谷聯動”,承接更多全市美麗健康產業重大項目,加快打造上海美麗健康產業策源地,強化創新載體培育,建設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活力區,促進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的和諧統一。
  
  發展方向:美麗健康產業,重點發展生物醫藥、化妝品、食品保健等領域,生物醫藥承接全市創新成果的產業化需求,推動高端原料藥、新型制劑、疫苗、醫療器械等研發和產業化,延伸發展大健康產業,建設具有奉賢特色的生命健康產業創新高地;化妝品加快引進國內外品牌企業,拓寬醫美、美容儀器等領域發展,邁向世界化妝品產業之都;食品保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發一批健康食品和特色食品。中醫藥產業,依托現有龍頭企業和平臺,重點發展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等,推動有效中藥成分研究和中藥制劑標準化、產業化推廣。智能網聯汽車,以智行生態谷為核心,圍繞新能源整車及電驅、電池、電控與儲能設備、充電樁、智能駕駛等領域,吸引更多國內外整車及零部件企業集聚,推進自動駕駛開放道路測試,探索建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應用體系,打造智能網聯出行鏈。同時,聚焦美麗健康全產業鏈,大力發展檢測檢驗、品牌營銷、產業電商等生產性服務業;發揮九棵樹眾創空間、上海之魚等區域載體優勢,集聚發展文化創意、直播導購、展示體驗等。
  
  (五)南匯新城
  
  產業定位:以臨港新片區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7+5+4”現代化產業體系為主導,建設未來創新之城。發揮臨港新片區政策制度集成優勢,積極融入全球科技和產業創新網絡,加快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匯聚海內外高端產業人才,聚焦發展硬核科技產業、高端前沿產業,打造面向未來的高端產業基地,進一步凸顯對全市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
  
  發展方向:“7”大前沿產業,重點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智能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綠色再制造等,著力提升高端制造業領域的基礎優勢,大力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加快向極端制造、精密制造、集成制造、智能制造等高附加值環節升級。“5”大現代服務業,提升發展新型國際貿易、跨境金融、高能級航運、信息服務、專業服務等高端服務功能,加快離岸和轉口貿易發展,做大做強新興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發展跨境金融,培育特色金融優勢,加快高能級全球航運樞紐建設,提升數據產業新技術新應用,建設國際數據港,探索數據跨境流動機制,搭建科技服務新平臺新載體。“4”大開放創新經濟業態,加強培育離岸經濟、智能經濟、總部經濟、藍色經濟等開放創新經濟業態。
  
  三、“十四五”新城產業空間布局
  
  (一)總體布局
  
  構建形成新城高端產業發展帶,與全市產業布局協同發展,形成服務支撐上海、聯動輻射長三角的產業格局。服務支撐上海,發揮新城增量空間優勢,承接中心城區產業、創新、教育、文化、人才等資源導入,實現城市功能的互補和賦能,為提升全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聯動輻射長三角,通過滬寧、滬杭、杭州灣北岸等經濟發展走廊,加強與江蘇昆山、吳江、太倉以及浙江嘉善、平湖等長三角城市群的聯動發展,促進資源要素的雙向流通,推動產業協同分工,共建高端產業集群。
  
  (二)新城產業布局
  
  1.嘉定新城,形成“一核一片多組團”的產業空間布局。“一核”指嘉定新城核心區,以遠香湖周邊4.56平方公里片區為主,重點培育科技創新、文化教育、總部經濟等核心功能,發展商業服務、休閑娛樂、文化藝術等業態,打造對接虹橋商務區、輻射嘉昆太的多功能復合型中央活動區。“一片”指嘉定工業區北部片區,發展汽車零部件、智能傳感器及物聯網、高性能醫療設備等產業。“多組團”指汽車“新四化”協同區、智能傳感器及物聯網示范區、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準醫療集聚區等組團,其中,汽車“新四化”協同區,以嘉定氫能港、嘉定新能港、汽車創新港、上海智能汽車軟件園“三港一園”等為重點,促進汽車產業集聚發展;智能傳感器及物聯網示范區,以智能傳感器特色產業園為重點,打造集研發、中試、量產于一體的空間載體;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準醫療集聚區,打造安亭國際醫療產業園、上海國際健康產業園、育成生物科技園等一批園區。
  
  2.青浦新城,形成“一核一帶多區”的產業空間布局。“一核”指青浦新城中心區域,建設新城中央商務區,集聚創新服務、總部辦公、公共服務等功能;推進老城廂片區城市更新,打造彰顯水鄉特色的“江南新天地”。“一帶”指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帶,串聯產業協同區相關園區,與虹橋商務區、一體化示范區形成聯動發展,吸引數字經濟企業集聚。“多區”指青浦工業園、市西軟件信息園、西岑科創中心等,推動青浦工業園區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升園區發展能級,加快市西軟件信息園、西岑科創中心建設,發揮創新“場效應”,促進成果在區域內產業化。
  
  3.松江新城,形成“一廊兩核”的產業空間布局。一廊: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體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動力,提升九科綠洲(臨港松江科技城)、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區域產城融合能級。兩核:一是“松江樞紐”核心功能區,建設集綜合交通、科技影都、現代商務、文化旅游、現代物流等于一體的功能區;二是“雙城融合”核心功能區,推動松江新府城和松江大學城“科創、人文、生態”深度融合,強化G60科創走廊大學科技園創新策源功能,深化大學城與廣富林人文資源、方松行政資源、中山國際生態商務資源優勢互補。
  
  4.奉賢新城,形成“一心一核兩軸多區”的產業空間布局。“一心”指奉賢新城中心區,重點培育創新研發、商貿辦公、文化創意等核心服務業,完善醫療、教育、商業等公共服務功能。“一核”指美麗健康產業核,以“東方美谷”為核心,打造美麗健康產業集聚區。“兩軸”:東方美谷大道產城融合發展軸,沿奉浦大道構建實踐“東方美谷”戰略的重要發展軸;設計研發服務軸,沿金海路集聚創新資源,構建承接科創研發功能的重要軸線。“多區”指工業綜合開發區、生物科技園區、星火開發區等產業協同區內相關園區,其中,臨港南橋智行生態谷積極建設特色產業園區,構建智慧出行鏈。
  
  5.南匯新城,形成“一心一帶多區”產業空間布局。“一心”指南匯新城中心區,包括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國際創新協同區,構筑杭州灣北岸區域性城市服務中心,其中,現代服務業開放區重點發展跨境金融、國際貿易、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總部經濟集聚;國際創新協同區匯聚國內外創新資源和智力元素,構建一批創新平臺、雙創空間等。“一帶”指沿海發展帶,連接新城相關產業園區,促進要素資源高效流通。“多區”指前沿產業區、生命科技產業區、特殊綜合保稅區、綜合區先行區等產業片區,其中,以東方芯港和生命藍灣兩大特色產業園區為重點,促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
  
  四、“十四五”新城產業發展舉措
  
  (一)強化園區載體建設
  
  1.推進“一城一名園”建設。整合提升區、鎮產業園區的管理體系,強化政策資源的統籌聚焦,支持嘉定國際汽車智慧城、青浦長三角軟信產業園、松江G60科創走廊、奉賢東方美谷、南匯臨港產業區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園區。動態優化調整產業協同區內相關園區,持續推進“區區合作、品牌聯動”,支持與市級品牌園區聯合發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園區建設,探索多元化的園區運營模式。
  
  2.打造特色產業園區。聚焦園區特定產業方向、特優園區主體、特強產業生態,圍繞重點產業領域,支持在品牌園區內高質量建設一批“小而美”的特色產業園區。在土地、人才、金融、技術、數據等方面,加大對特色產業園區的支持和傾斜力度,在空間規劃、審批流程、招商運營、存量盤活、環境評價等方面,優先給予政策試點示范。
  
  3.提升園區服務能級。鼓勵產業協同區內相關園區搭建集研發設計、檢測認證、知識產權、品牌管理、金融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集群組織和公共服務平臺,為產業集群建設提供服務支撐。積極發展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業服務平臺,為園區企業提供良好服務生態。
  
  (二)加強卓越企業培育
  
  1.加快培育龍頭企業。集中優勢資源和政策,支持新城現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吸引上下游產業鏈集聚,打造產業生態圈。培育一批競爭優勢突出、品牌影響力大、發展潛力強的高成長性創新型企業,推動企業加強技術攻關和模式創新,提升品牌和核心競爭力,支持高成長性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推進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的融通發展。
  
  2.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強化總部型經濟引領作用,圍繞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具有新城特色的總部經濟,與中心城區總部經濟實現錯位發展。引進長三角乃至全球的高能級企業總部、研發總部,特別是吸引一批產業鏈掌控力強、資源配置能力強、上下游協同能力強的制造業企業總部,鼓勵新城出臺引進企業總部的專項支持政策。
  
  3.打造產業集聚區。探索在新城中心城區或園區內規劃一定區域打造總部企業集聚區,成為新城新的地標。支持嘉定新城遠香湖地區、青浦新城中央商務區、松江樞紐中央商務區、奉賢新城沿東方美谷大道區域、南匯新城環滴水湖區域等優先發展。加大對總部集聚區的混合用地、容積率提升、建筑高度等政策支持,鼓勵建設工業樓宇。
  
  (三)推進數字化轉型
  
  1.加快產業數字化發展。新城要成為全市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者、排頭兵和樣板區,與中心城區各有側重,在產業數字化轉型上更下功夫。深度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引導新城內有基礎、有條件的企業開展以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為核心的智能化改造,建設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力爭“十四五”新城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面實現數字化轉型。
  
  2.促進場景應用賦能。鼓勵新城企業加大場景開放力度,加強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應用,應用“揭榜掛帥”等機制,發展場景驅動型產業,將場景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落實全市“工賦上海”計劃,建設面向重點行業和環節的行業級、通用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新城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
  
  3.加快布局面向產業的數字新基建。結合新城城市基礎設施、公共配套建設以及城市更新,加快布局數字新基建,推進5G網絡、數據中心、物聯網感知設施、城域物聯專網等建設,實現新城5G全覆蓋及重點區域深度覆蓋,建設安全便利、信息暢通的國際通信設施,提升數字化發展水平。
  
  (四)優化產業創新生態
  
  1.加快建設產業創新平臺。圍繞新城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加快引進布局與產業定位相匹配的制造業創新中心、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和市級創新平臺,支持新城企業建設高水平的企業技術中心。圍繞技術攻關、信息共享、成果轉化、檢測認證、科技咨詢等需求,提升創新平臺公共服務能級。
  
  2.推進創新孵化載體建設。積極發展眾創空間,提升創業孵化服務能級水平,培育一批集聚國際資源的創業品牌服務,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眾創空間,引導孵化器服務溢出。鼓勵新城有條件的企業設立產業驅動型孵化器,在孵化載體、科技服務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周邊,創建一批“創業社區”。
  
  3.推動產學研協同發展。發揮新城大院大所集聚優勢,深化“校地合作、院地合作”,加強與新城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聯動發展,承接更多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促進創新成果本地轉化。加快消除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性障礙,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支持以企業為核心,建立一批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強化區域優勢產業的協作攻關。
  
  (五)加大資源要素支持力度
  
  1.強化產業用地保障。產業基地內工業用地按照“占一還一、就近平衡”的原則管控,穩定新城工業和研發用地規模,鼓勵新城出臺存量用地轉型的政策支持,促進低效用地“二轉二”。優化戰略預留區啟動機制,以重大項目導入加快打開預留空間。推進零散產業區塊的優化布局,通過平移整合、動態平衡等方式,提升區塊整體開發能級。
  
  2.加強金融財稅支持。研究促進新城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探索增加制造業稅收區級留存比例,調動新城發展產業的積極性。鼓勵市級各類專項資金向新城傾斜,對新城低效用地產業結構調整后,再引入符合產業定位的新項目,研究予以資金支持。鼓勵市區聯合設立產業基金,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新城產業發展。
  
  3.促進產業人才匯聚。聚焦新城主導產業,研究支持有條件的產業園區擴大試點建設人才公寓和職工宿舍,為產業人才提供居住保障,提高主導產業領域的重點企業人才享受新城內大居、保障性住房等優惠政策的比重,促進職住平衡。鼓勵新城出臺人才引進專項政策,在住房、資金支持等方面加大力度,實施更加開放有效的創新創業激勵政策,提高對人才的吸引力。
  
  4.加強產業配套服務建設。豐富城市服務功能,為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加大義務教育、公共文化、就醫養老、綜合能源等公共服務在產業園區的就近供給,提供高能級、高品質的特色化服務。加快軌道交通、區域快速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園區的協同布局,提升產業要素資源的流通效率。
  
  (六)促進區域聯動發展
  
  1.優化新城產業推進機制。探索編制新城主導產業地圖,為重大項目導入、優質企業引進、科創資源集聚、人才落戶住房等支持政策提供依據。統籌新城開發公司、產業園區與街鎮管理機制,形成產業發展的合力;加強市、區聯動,在產業定位、招商引資、項目導入、開工建設等環節,共同服務產業發展。
  
  2.強化新城與周邊區域聯動發展。推動新城對接中心城區創新資源和服務資源,與張江、金橋等園區加強合作。推動新城之間協同發展,通過產業鏈關聯、創新鏈共享、服務鏈共建,形成發展合力。推動新城緊密對接長三角周邊城市,探索產業合作機制,推進關聯產業的集群共建和優勢互補,進一步放大新城優勢,加快吸引長三角優質資源集聚。
  
  新城產業協同區園區表
  
  嘉定新城
  
  外岡產業園
  
  嘉定工業區北區及智能傳感器園
  
  工業區北區核心區
  
  南門產業社區
  
  菊園西產業社區
  
  復華產業社區
  
  戩浜產業社區
  
  馬陸產業社區
  
  菊園東產業社區
  
  汽車城制造區
  
  新能源基地
  
  汽車城零配件園區
  
  徐行產業基地
  
  環同濟產業基地(氫能港)
  
  安亭醫療產業社區
  
  青浦新城
  
  青浦工業園區產業基地
  
  朱家角產業社區心
  
  市西軟件信息園
  
  華新產業社區
  
  西岑科創中心
  
  松江新城
  
  松江工業園區東區產業基地
  
  松江科技園區產業社區
  
  松江綜合保稅區產業社區
  
  永豐城鎮工業地塊產業社區
  
  石湖蕩工業園區產業社區
  
  洞涇工業區產業社區
  
  小昆山工業區產業社區
  
  臨港松江科技城產業社區
  
  奉賢新城
  
  奉賢經濟開發區及智行生態谷
  
  江海經濟區
  
  生物科技園區
  
  奉賢綜合保稅區
  
  青港工業區
  
  金匯工業區
  
  鄔橋工業區
  
  莊行工業區
  
  星火開發區
  
  南匯新城
  
  臨港重裝備產業基地
  
  洋山保稅港區
  
  臨港主產業園區
  
  臨港綜合區
  
  南匯新城產業社區
  
  臨港奉賢分區
  
  海港開發區

您感興趣的新聞
上一篇:上海:十四五積極開展光伏建筑一體化建設(附件2)
下一篇:上海:十四五積極開展光伏建筑一體化建設(附件4)

返回列表